大学生儿子找外地女生,上海母亲极力反对,“哪怕江浙沪也行啊”

资讯1年前 (2023)发布 AI工具箱
56 0 0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门当户对”这个词,被现代人使用得更为频繁了。原以为是“糟粕”,可后来人们开始认识到,所谓“势均力敌”,本质上不是一样吗?

不管谈对象、跟同学朋友相处,还是求职,实际上都在尊重这个规律;如果差距过大,往往无需外力的干扰,就很难长期保持关系,没什么可叹息的。

但问题是,双方到底是否在同一水平上,彼此的想法可能差距甚远。这大概就是“你嫌我,我也嫌你”的根源吧。一位上海家长的心声,在网上引发热议。

大学生儿子找外地女生,上海母亲极力反对,“哪怕江浙沪也行啊”

大学生儿子谈朋友,母亲极力反对:哪怕江浙沪也行啊

子女读大学,对很多家长而言,可以暂时放松一下了。不过,站在整个人生的角度,高校生活只是后代成年后的“初期”。

想给他们规划一个美好未来,要操心的事多着呢。就比如谈朋友吧,这时代的大学生已经很开放,为了避免毕业后难以接触到异性,很多家长也支持子女尝试在校园找可能的伴侣。

这位来自上海的家长,却得知儿子的进展,却开始发愁。高校里的精彩之处,就是同学们来自各种省份、各种背景。可是如果两人谈朋友,距离远的话就要面临难题了。

大学生儿子找外地女生,上海母亲极力反对,“哪怕江浙沪也行啊”

尤其是来自大城市的同学,他们之中很多家长肯定也希望儿子找位“本地户”。倘若得知对方是来自小城市的人,而家境又没有很富贵的话,往往第一反应是怕对方是“心机女”。

就是奔着男生的“上海身份”而来,想通过结婚实现迁移,由“小镇女孩”变成“大城市女生”。而且万一对方把儿子“迷住”,要他跟着去那边定居怎么办?

大学生儿子找外地女生,上海母亲极力反对,“哪怕江浙沪也行啊”

尤其在得知女同学主动追儿子以后,这位家长就更怀疑,对方是不是“向往上海的农村女生”。靠一点小恩小惠博得男生喜欢,目的是放长线钓大鱼。

家长表示自己曾经一再告诫大学生儿子,要找本地户,哪怕江浙沪也行啊。万万没想到,对方来自安徽。她很不认同,又怕干涉的话男生生气。

大学生儿子找外地女生,上海母亲极力反对,“哪怕江浙沪也行啊”

为何大城市的部分家长,会出现“被害妄想”

对于家长这样的想法,网友们产生很大的争议。有人认为他讲的是人之常情,很多家长其实有类似的想法,只不过是不说出来罢了。

上海的本地户确实在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方面享有诸多便利。我们很多人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自己没有大城市的身份,去批评人家排外。

可反过来想想,中小城市的家长们,看到更差的地方前来务工的人员,是否内心也产生一种无形的优越感呢?扪心自问谁又真能做到完全不“势利”。

大学生儿子找外地女生,上海母亲极力反对,“哪怕江浙沪也行啊”

但更多网友认为,这位母亲未免有点儿太敏感,也太高看自己了。就算是一线城市本地人,也分为各种层次和条件的家庭。难道仅凭一个户籍,就觉得自己比安徽的家庭更好吗?

说不定人家女同学家里条件比男生更好。有人用被害妄想症,来形容大城市部分家长的心态。好像听说子女谈了外地的朋友,首先就想到对方要“高攀”。

所以,有些过来人推测,现在得知男生找位安徽女生,家长便极力反对。有这种思维的母亲,可能即便以后男生找了位来自“江浙沪”的同学,一样能挑出很多不满意的理由。

大学生儿子找外地女生,上海母亲极力反对,“哪怕江浙沪也行啊”

这就好比用人单位对应届生,强调“缺乏经验”,对往届生又挑剔年龄。做这类家长的儿子,找个家境一般的女同学,会被嫌经济条件和户籍。找个富家女,也同样挑剔人家的性格。

反向思维很难得,网友好奇:不照镜子吗

这位上海家长自带的优越感,也许真的只适合找本地白富美吧。问题是,上海女生自然也心高,男生的各方面条件是否符合人家的期望呢?

根据明眼人的经验,通常对这个问题产生分歧的家长,如果有实力会优先透露。比如家里在什么地段,有多少不动产;老两口是什么职业、何等收入。男生以后是否留学深造。

大学生儿子找外地女生,上海母亲极力反对,“哪怕江浙沪也行啊”

但这位家长口中满满是对方想高攀的怀疑,理由却仅仅在谈上海户籍,和男生“一表人才”。许多网友估计,越是没啥家底的人,越容易出现这类表现。

而且所谓“儿子一表人才”,往往也很可能是家长的“自我想象”。肯定自己后代倒是没问题,关键是也需要有反向思维,不能不照镜子。

【话题】你觉得这位上海家长的担忧合理吗?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