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120“无车可派”,把“生命至上”落到实处 |新京报快评

推荐2年前 (2022)发布 AI工具箱
12 0 0

120是生命线,直接连接的是社会的安全感,任何时候都该确保其运行畅通。

杜绝120“无车可派”,把“生命至上”落到实处 |新京报快评

▲2022年4月23日,上海市闵行区医疗急救中心医护人员将一位患者转送到120急救车。图/新华社

文 | 羽木

据央视新闻报道,11月5日,甘肃省卫健委公布保障疫情防控期间群众就医的九条措施,其中明确指出,要切实发挥好120紧急救援作用,坚决杜绝出现120打不通、无车可派的情况。

这实际算不上什么特殊要求。因为,常态化防疫以来,充分保障防控期间民众正常看病就医需求,是国家各个层面不断重申的常识,对120等急救电话和便民服务也提出过明确要求,要确保民众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打得通、联系上、找到人、看上病。

但这次甘肃专门出台“九条措施”,并特别要求“坚决杜绝出现120打不通、无车可派的情况”,依然具有针对性。就在前不久,兰州发生3岁儿童未等到救护车死亡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相关教训不可谓不深。

当地官方的调查通报中也明确指出,此次事故处置过程中暴露出“救助机制不畅通、应急处置能力不强、工作僵化刻板”等问题,并强调要“举一反三、警钟长鸣”。因此,这次的“九条措施”可看作是甘肃方面的亡羊补牢,也再次给其他地方提了个醒。

无论是意识上的疏忽,还是机制上的薄弱,都警示各地应始终提高警惕,未雨绸缪地完善预案和应急方案,确保在关键时刻,作为生命线的120能够真正托起生命,而不是在事故发生后再“后知后觉”。

杜绝120“无车可派”,把“生命至上”落到实处 |新京报快评

▲2022年4月23日,上海市闵行区医疗急救中心调度员在紧张工作。图/新华社

早在去年初,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即印发工作通知专门强调,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和做好感染防控,是医疗机构日常诊疗的两个方面,二者并不矛盾,应当共同做好、协同推进。

这其实说明,日常诊疗和防疫本该同等重要。仅因为防疫原因,120就打不通,接不到人,不仅有悖于医疗机构的基本职责,也与“生命至上”原则背道而驰。

但要指出的是,防疫背景下的看病难困境,原因可能不仅仅是在医疗机构。这次甘肃出台的“九条措施”,就包括要加强医务人员保障。如督促各地、各医疗机构统筹做好医务人员调配使用,要在防疫的同时兼顾正常诊疗服务。这就是要从资源保障上杜绝120“无车可派”的情况。

作为医疗救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120急救电话能不能打通并有效响应,是满足民众医疗需求的最基础要求。2020年国家卫健委联合多部门出台的相关意见就提出,到2025年,全国120急救电话开通率达到100%,120呼救电话10秒内接听比例达到95%,3分钟出车率达到95%。

这样的要求,在防疫背景下同样重要。并且,考虑到防疫期间的突发需求以及相关不确定性增大,120机制的完善还应有更高的标准,在推进上也应该更有紧迫性。

120是生命线,直接连接的是社会的安全感,即便是防疫期间,其运行畅通也不该有丝毫打折。相关“意外”情况一再发生,是时候强化这种共识了:120能够打得通、联系上,就该是“无条件”的。在这个问题上,任何借口都是苍白的,都有悖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撰稿 / 羽木(媒体人)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赵琳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