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亏本实则大赚!中国共享空间站资源背后,打造太空一带一路

推荐2年前 (2022)发布 AI工具箱
13 0 0

中国对外开放空间站合作看似是一笔“傻大款”的赔本买卖,但事实上它却和一带一路一样,是典型的中国式智慧投资!

近日,伴随着梦天实验舱与天和舱再次在太空中上演了一场高难度的“宇宙之吻”,中国天宫空间站的核心舱段也正式完成了在轨建设。自此标志着中国再次成功掌握了一项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稀缺资源“太空实验资源”。而接下来各种重量级的太空实验项目也将会在空间站有序展开,这自然引起了全球各国的艳羡。

不过有意思的是,对于后续空间站的开发和利用我们并没有选择独享,反而在空间站正式进入运营阶段前,高调的向全球宣布:“不会关闭空间站的大门,未来联合国的所有成员国都有机会参与到天宫空间站的科研项目中。”换句话说,就是中国费尽千辛万苦自己造出的空间站,未来可能会提供全球各国使用。而此消息一出自然也在全球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有些网友觉得,中国现如今的举动正是不同于美国“自私自利”的一点,直接解决了目前国际空间站的“门户壁垒”问题,展现了十足的“大国风范”。然而对此也有部分网友表示不理解:毕竟此前在国际空间站项目上人家给我们拒之门外,现在还在各种领域想尽办法封锁我们。结果现在我们却要把空间站资源与他们共享,就是典型的“人傻钱多”做亏本买卖。那么问题来了:

中国现如今敞开空间站大门,究竟是“人傻钱多”还是另有深意呢?

而中国为了敞开天宫空间站的大门,又提前做了哪些准备?

最重要的,现如今空间站太空资源的公开分享,最终又能够为中国带来哪些看不见的收益呢?

开放空间站 史无前例

其实很多人对于中国对外分享空间站不理解,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

首先是因为,中国为了建造空间站确实是投入了海量的资金与人力。从开始1992年的921项目立项,确定三步走发展战略 。到2011年9月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开始空间站在轨建造的验证工作。再到现如今中国空间站核心组合体的建造完成。前后历经30年的风风雨雨,以及被打压被制裁的耻辱,才终于获得了这些珍贵的太空实验资源。结果现在,我们却要将这些太空实验资源公开分享出去,不就成了为别人做嫁衣,是典型的亏本买卖。

其次则是因为,在此前无论是俄罗斯的礼炮系列空间站还是后来的国际空间站,都没有对外公开分享实验资源的先例。所有的实验资源基本都是参与空间站建设的国家独享,是典型的“先己后人”。从来没像中国这样,在并不针对任何国家的情况下,直接面向全球公开分享。甚至只要达到申请条件,就连此前在国际空间站项目上多次拒绝我们的美国,都有机会参与。这样一对比,似乎就显得我们有点格格不入,成了不会做生意的“人傻钱多”型选手!

但是究竟是不是人傻钱多,需要先判断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钱究竟多不多”?当然这里的钱指的并不是真金白银的空间站建造成本,而是我们在前面提到的“太空实验资源”。 简单来说就是空间站的规模,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与国际空间站进行横向的对比分析。

天宫空间站VS国际空间站

如果从体积重量上来看的话,我们的天宫空间站与国际空间站的差距确实比较大。因为截止目前,中国天宫空间站三舱组合体的总长约55米宽度为34米,内部的可居住空间为110立方米,总重量不过100吨。即使后期所有的舱段全部发射完成,其总重量也不过180吨。

但是相比之下,经过多年的建造和运营的国际空间站,其长宽数据却达到了73米和109米,内部的可居住体积接近400立方米,总重量更是高达440多吨。所有的数据全部比较下来,似乎我们天宫空间站的规模只有国际空间站的三分之一左右。

国际空间站

而这也就给了很多国人一个错觉,那就是目前我们的天宫空间站在太空资源方面还是比较紧张的,应该尽可能的先让我们自身使用。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虽然说在外观规模上,国际空间站好像比天宫庞大了很多。但是在内部的集成度以及能源供给、有效载荷等真正实打实的太空资源方面,天宫可并不比国际空间站差多少。

根据目前放出的资料,在太空实验资源方面天宫空间站能够同时装载25个舱内太空实验机柜以及3个大型舱外载荷挂点和一个扩展实验平台挂点,可以提供67个中小型舱外载荷接口。而为了支持这些实验资源能够满功率运转,空间站外部还配备数对由三结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组成的柔性太阳电池翼,可以提供100千瓦左右的供电功率。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还是以国际空间站为例,这个400多吨的太空巨物,在拥有3个专业实验舱的情况下,其科研机柜仅有31个,而且在实验性能方面还存在一定限制。至于外部巨大桁架上挂的4对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功率也仅有90千瓦。这个水平和天宫一对比,颇有点外强中干的意思。

国际空间站太阳能电池板

除此之外,在专用的货物气闸舱、舱体机械臂、舱外机器人等方面,我们也是该有的全都有。因此在太空实验资源这方面,天宫与国际空间站其实处于一个等级,甚至犹有过之。但是大家别忘了,国际空间站的实验资源其实是16个国家进行共享的,平均下来每个国家能够使用的实验机柜都极为有限。

国际空间站内部

即使像美国这种空间站运营的主导国,所能掌握的资源也较为紧张。在满足自己的太空实验项目需求后,也基本没有多余的资源再对外共享。相比之下,与国际空间站相差无几的天宫,其所有的实验资源却都归我们自己所有,具有全部的使用权与主导权。

而这些实验资源计算下来,在结合长达十余年的在轨运营时间,足以完成上千个太空科研实验。这个量级对于中国来说不仅绝对够用的,还会有一定的结余。所以在中国空间站“钱多不多”这件事上,我们已经有答案了。那就是非常多,而且是多到用不完的那种。这也是我们能够区别于国际空间站,对外共享太空实验资源的底气。

开放空间站 亏本还是大赚

但是对此可能有朋友会说,即使有钱我们也不能随随便便的就对外共享啊,怎么着也得用出租或者收费的方式来获取回报啊。直接免费让他们开展科研活动,还是亏本买卖嘛!那中国真的亏了吗?当然没有。只不过我们赚到的东西,没有摆在明面上而已!我们要明白,虽然目前中国将天宫空间站的大门向全球敞开,但是想要参与其中却也没那么容易。

例如在科研经费上,中国所做的只是提供空间站的部分实验资源,也就是科研机柜与实验器械。而具体的科研消耗与器材经费中国并不会提供,需要项目参与国自己承担。而在项目选取上,中国对所有入驻空间站的国外科研项目,也设立了一套极为严格的项目选取准则。而在这些准则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条就是,项目的科学意义要突出,能够大幅度带动相关科学技术领域进展。

简单来说,就是这些项目科研价值一定要非常高。而这些项目在入驻天宫空间站后,其性质是以双方合作的形式进行的。所有的科研实验成果和数据,是要和中国进行共享的。这些数据与成果对于目前的我们来说,本身就是无价之宝。

要知道,虽然现如今我们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空间站,但是在真正的太空科研方面我们的基础并不高。但是反观德国、意大利、法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由于早早的参与到了国际空间站的科研项目中,已经在这方面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在航天医学、生物学、材料学等基础学科方面,甚至已经走在了我们前面。在这种情况下,将他们的太空实验项目,引入我们的天宫空间站。其实可以迅速加快我们的太空实验步伐。而我们需要付出的只是一些暂时用不到的场地与实验机柜,这笔买卖其实是非常划算的。而且除了科研之外,将中国空间站面向全球开放还会带来海量的经济效益与国际影响力。而这些更是用多少钱都买不到的东西!

太空版一带一路

我们先来看经济效益。众所周知,航天项目是典型的高技术,高成本、长周期、慢回报的投资项目。这样的产业特性就决定了,开展航天项目不是一般国家能玩儿得起的。而且这种项目,越往后发展形成的技术壁垒就越高。所以直到目前,能够在这条赛道上博得一席之地的,基本只有美国、欧空局、俄罗斯和中国这几个头部玩家,而且欧空局、俄罗斯的发展速度还在日趋缓慢。其余的像印度、日韩、沙特这种国家,基本都处在有心无力的困境中。

虽然近几年伴随着这几个头部玩家的疯狂推进,人类冲出地球走向外太空已经不再是梦。导致其余国家对于探索外太空也有了莫大的热情,都开始想尽办法的参与到载人航天项目中,以期待在开发外太空利益时能够分一杯羹。但是在高技术壁垒的阻碍下,这些国家根本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实现这一步。那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开放空间站的实验资源,就成为了这个庞大市场的宣泄口。于是才有了上百个国家争先申请,参与中国空间站实验项目的盛况。而如此盛况自然也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虽然说外国的实验项目入驻中国空间站是免费的,但是像器材消耗、航天员往返这种正常的科研经费中国可不会提供,需要项目参与国自己承担。他们在中国的空间站上进行实验,这些需求自然也只能依赖中国,那所谓的科研经费最终还是会流向我们的腰包。这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摊薄我们空间站的运营成本。

而伴随着其他国家参与中国的空间站项目,后期的设备更换以及材料供应的需求也会更大,发射的频率也会提高。这也能够为我们的整个航天产业带来新的推动力,进而催生出一个更为庞大的产业市场。到了后期,如果中国通过对外开放空间站资源,能够证明自己的空间站质量值得信赖。很可能还会吸引一些国家或组织向中国寻求空间站设计、制造、发射、维护方面的合作,乃至直接订购整套空间站的服务。届时所带来的的经济效益绝对是不可估量的。

当然除了经济效益以外,中国空间站的对外开放,还可以为中国带来更高的国际影响力。就以天宫空间站的中文界面为例,虽然在这个页面出现之初,引起了众多海外网友的不满。但是在中国空间站开放之后,即使再不满它们也必须要选择接受。而这也顺利在全世界掀起了一场学中国话的热潮,使得中文的传播度在世界上越来越大。而相比起军事武器这些看得见的硬实力,以中文为代表的文化输出则代表软实力的提高,同时能够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除了中文标准以外,未来中国空间站的对接标准、设备标准、航天员训练标准、火箭发射标准等,也都会伴随着空间站的开放,逐渐拓展到全世界。最终有可能实现中国的航天标准即世界的航天标准,让中国航天事业的国际影响力再次迈上一个新台阶。

而且从国际关系角度来看,空间站的建造与运营更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展示,也是扩大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平台。伴随着其他国家的航天员与科研项目,参与到中国主导运营的空间站中。在增进科学领域合作的同时,还会在客观上营造出两国之间的友好氛围。这对于需要太空环境进行科研但缺乏相关平台的国家来说,会更加积极地谋求与中国建立更多的联系,从而让我们能够在其他领域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合作伙伴。

当然相比于这些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中国始终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哲学。苏联航天科学家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可婴儿不可能永在摇篮里混!因此踏足太空、了解太空应该是整个人类的事业。独自享用太空资源,绝对不是长久之计。因此在天宫空间站的设计之初,我们就预留了更多的对接舱口和可以共享的实验资源,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与更多的朋友共同开发这片广阔的星空。

虽然曾经的国际空间站,在某些国家的刻意阻挠下中国被拒之门外;但是现如今,中国空间站的大门依旧选择向全世界敞开,广发“英雄帖”邀请各国参与,前后对比高下立判。而也正是一个属于“国际”的空间站,应有的风度与包容性。毕竟对于中国航天事业来说,地球上争来斗去格局确实太小,我们的征途永远是那片广阔的星辰大海!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