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现“怪行为”,是向我们发出“索爱”的信号,爸妈别忽视了

推荐1年前 (2022)发布 AI工具箱
19 0 0

hello,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豆芽妈妈

前段时间,因为疫情封控,我和妞妞被迫分隔两地。

大概有近一个月没见面,尽管每天视频,但是明显感觉到两岁的妞妞不开心,她可能不明白,为什么爸爸妈妈哥哥“凭空”从她的生活中“消失”了呢?

最起初打视频电话,接通后她还欢蹦乱跳地给我们表演节目。

有一次,哥哥拿着“摆烂”的大黄鸭子给她表演,她看着看着哭闹起来,一直喊着要“找鸭鸭”,我们只得草草的把电话挂了。

渐渐地,每次打视频过去,不论何时,都看见她坐在沙发上,拿个小梳子,不是在给她奶奶梳头,就是在玩她奶奶的头发。

婆婆说:“妞妞每天晚上都是摸着她的头发才能睡着。”

婆婆还戏谑道问她:“你是谁的宝宝啊?”她头也不抬地说:“奶奶的宝宝。”

“恋物癖”是宝宝情感孤独的“信号灯”,需要父母的“陪伴”和“爱”

①何为宝宝的“恋物癖”

恋物癖是成人的一种心理疾病,对于宝宝来说,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这里加引号的恋物癖,准确地说是宝宝的一种“恋物行为”。

在宝宝生长发育过程中,从6个月开始,便会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依恋行为,表现为对自己的小被子、小枕头、小玩偶或者妈妈的衣物等表现出特别的热爱,24小时都要带到身边,甚至睡觉的时候也要抱着,才能安然入眠。

这种恋物的行为在宝宝2岁时表现最为强烈,因为在宝宝2岁左右,开始进入“分离”和“独立”的转换阶段。

如果处理不得当,宝宝的这种行为就会得不到补偿,进而一直处于“索取”状态,有的会一直会持续到十一二岁、乃至长大成人。

②宝宝的“恋物癖”是发出“索爱”的信号

英国儿童精神分析师温尼科特提出一个概念,叫“过渡性客体”,指的是婴儿自己发现的一些物品,不是父母给予的,却能弥补其情感的缺失,重新建立自身情感链接的过程。

宝宝依恋的物品就归类于此。宝宝之所以和这些事物如此难舍难分,是因为它们能给自己带来舒适和安静。

适当的依赖是正常行为,如果过度依赖便是缺乏爱的表现,是宝宝向妈妈发出“爱”和“陪伴”的信号。

③宝宝的“恋物癖”其实是大人造成的

说到底,宝宝的恋物行为就是因为大人陪伴不够,或者说有效陪伴不够,宝宝缺乏安全感,缺少父母亲人给予的情感慰藉,她们只好把目光转向了身边最熟悉的物品,借此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和孤独。

①妈妈舍不得“放手”

因为新型哺育观念提倡让宝宝“自然离乳”,说宝宝吃母乳到一定阶段自然就不吃了。

但是实际,宝宝吃奶时间越长,妈妈和宝宝断奶起来就非常痛苦。

如果断奶不彻底,妈妈受不了宝宝“哀怨”的小眼神,总是心软让宝宝再吃几口;或者是在宝宝还没做好准备的时候,就选择“躲避不见”或消失的方式,粗暴地对待宝宝。

宝宝内心就会非常焦虑,继续外物来安慰他;当妈妈再回到他身边的时候,也会自己的方式“挽留”,表现为睡觉前爱摸着neinei睡等。

②大人陪伴的少

很多双职工家庭,妈妈也得在职场打拼,在宝宝的头三年没有得到及时陪伴,有的放到乡下老人家,常年不见几面;有的虽然守在身边,但是大人白天忙于工作,晚上基本很少陪伴宝宝游戏、玩耍、睡觉。

宝宝情感得不到满足,只能用物质来填补,例如妈妈的经常穿的衣物,自己经常陪伴的玩具或者是家人给买的心爱的玩具。

宝宝出现恋物情结,父母如何疏导?

同事方方总是总是抱怨说,自己的闺女睡觉的时候总是玩她的耳垂,非得拉着她的耳朵睡觉,不让摸不行。

就算半夜睡醒了,也得重新摸着才能继续睡。

我问:你最近是对孩子说什么?或者做什么了吗?

方方说:肚子里的二宝快出生了,老有邻居逗闺女,生了弟弟就不要你了。

是啊,在大人不经意言行的背后,其实带给孩子是深深的恐惧:害怕孤独、害怕分离,害怕得不到父母足够的爱,所以才会“拼命”的想去“抓住妈妈”啊。

尽管这些发生情感链接的“客体”会暂时带给孩子温暖和慰藉,但是随着年纪的长大,宝宝真正需要的还是父母的爱。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尽量做到以下三点,适当干预,不要让孩子这些“小癖好”成为了一种“执念”。

①多爱抚孩子

在宝宝小的时候,舒适的身体接触会给宝宝带来放松的心理体验,会感受到妈妈的爱和存在。

经常抱抱孩子,给宝宝积极的心理暗示,他们能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和关爱,就不会过多地依恋外在的事物。

②共度睡前时光

很多宝宝的“恋物癖”在睡觉的时候,表现最为明显。

爸爸妈妈多多利用好睡前的亲子时光,和宝宝进行互动,可以睡前聊聊天,读读绘本,做些亲子活动,都可以有效缓解宝宝的焦虑行为,让宝宝转移注意力,重新建立起和亲人的情感链接。

③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教育专家董梅表示“没有任何一件东西对孩子的吸引能超过父母的爱和关怀,所以当你发现你的孩子关注‘物’比关注你多时,你首先最应该做的是检讨自己,看看是否是因为你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要,是孩子的情感‘饿’着了。”

当发现宝宝对外在的“客体”过于执着时,家长多带着宝宝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不要让物品禁锢住宝宝和外界的情感交流。

今日话题:你家宝宝有这些“小怪癖”吗?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