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十一什么都没有买,你买了吗??

推荐6个月前发布 AI工具箱
0 0 0

今年双十一什么都没有买,身边讨论双十一的声音也比较少,可能大家都在消费降级吧。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发展停滞,消费者对非必需品的消费意愿下降,消费更加理性,不再盲目追求品牌和价格,而是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性价比。

仔细一想没有什么必须要买的东西,需要的东西都在平时购买了。去年买的羽绒袄,裤子,鞋都还能穿,没有必要再买新的。也不用再去凑单了,不用再去算到底优惠了多少,也不用再去思考到底有多少套路,心中清净不少。

消费应当奉行一个原则,当想购买东西的时候,要想一下,是自己真的需要这件物品,还是希望别人看见你拥有这件物品。

人生在世,衣食住行,一日三餐,需要的东西实际上不多,如果为了“面子”“别人的眼光”购买本不需要的物品,得不偿失。

审美疲劳。双十一购物节已经举办了多年,大家对于这个节日的热情逐渐降低,出现了审美疲劳,对商家的促销手段也更加熟悉,不再像以前那样盲目跟风购买。

电商平台乱象。电商平台之间的竞争激烈,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采取了各种手段,包括预购、满减、消费券等,这些活动让消费者感到困惑和不满,也增加了购物的繁琐程度。

活动搞不明白:各商家都有自己的活动,但是很多是先涨后降,甚至有些产品直接断货,购物流程也非常麻烦,导致消费者购物体验不佳。双十一期间价格每日不一样:双11期间价格每日不一样,又搞双11,又搞百亿补贴,这也导致退货率超高,因为每日的价格不一样,而价保简单就是忽悠,真去申请的时候各种理由拒绝。

大网红直播兴起:现在很多品牌都加入了网红直播,还和网线签了底价协议,那么你的店铺价格自然就不是很好,都去网红直播间买了,现在的行情就是一个网红干倒一个平台。而且直播不只双11几天,平时天天喊着全年最低价的,也就没有那么天天想双11了。

居民的消费情绪消耗殆尽:从2018年开始双十一这类购物节的增幅幅度就开始萎缩并持续至今,而我们的宏观经济也是从2018年开始放缓速度。包括核心产业房地产、大宗商品、传统消费等支柱行业均是从2018年开始收窄增幅。疫情的到来只不过是放大了这个速度。眼下我们恐怕依然还会面临宏观层面的通缩危机。尽管部分产业仍然展现出了滞胀的局面,我们的货币供应也呈快速增长的趋势,但实际上大多数货币都在金融系统空转,并没有进入实体领域,也就未对刺激经济产生实质性效果。

例如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近20万亿,远远超过历史同期水平。这并不代表居民有钱了,而是代表社会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存款意愿增强了,投资和消费意愿减弱了。实体经济的流动性并没有因为货币宽松而得到有效补充。而2018年最大的利空来自中美贸易战,至此开始,全球由本世纪初的合作共赢彻底转向全面对抗,各主要经济体经济体从【一起把蛋糕做大做强】转为了【瓜分和抢夺剩余的蛋糕】。这导致全球的生产力水平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能够分的蛋糕没有变多。于是各行各业就会陷入内卷之中,尽量为自己多抢一块蛋糕。甚至最后引发了多轮局部冲突。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