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四个支队的司令员分别是谁,一共有多少兵力

推荐6个月前发布 AI工具箱
1 0 0

随着日本侵略者逐渐露出狰狞面目,对中华民族发起了全面侵略战争,国共双方也达成了团结抗日的协议。根据双方的协议,我陕北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下辖115、120、129三个师,由林帅、贺龙、刘伯承分别担任师长,厉兵秣马,奔赴抗日前线。

与此同时,长征时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的八省游击武装,也奉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新四军军长的人选,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方才确定。最初,我方提出应当由南方游击队的军事指挥官陈毅,来继续领导这支队伍,担任军长之职务,但国民党反动派害怕人民军队的壮大,对其进行了百般阻挠,最终拒绝了这项提议。

恰在此时,叶挺将军回到了国内,分别与张云逸、总理举行了会晤。叶挺将军深感日本侵略者犯我河山的狼子野心,决定为抗日战争出一份力。在与叶挺交谈时,周总理想到了新四军军长难产之事,最终与叶挺将军一拍而合。在周总理的秘密安排下,叶挺向老蒋、陈诚主动请缨,表示愿意担任新四军军长之职。

叶挺此时并不是党员,对于老蒋和陈诚来说确实是一个可以接受的人选,就这样,新四军的军长最终确定了由叶挺将军来担任。与此同时,项英被任命为副军长,张云逸被任命为参谋长,袁国平、邓子恢分别被任命为政治部主任、副主任。

新四军全军由南方八省13个地区的游击武装合编而成,全军共计总兵力一万余人,共下辖四个支队。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第二支队,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第三支队,司令员由参谋长张云逸兼任,副司令员由谭震林担任;第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副司令员杜平。

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赫赫功绩大家都非常了解,就无需我在这里如数家珍了。陈老总在南昌起义失败的危急关头,与朱老总对余部进行了整编,最终在湘南智取宜章县城,成功举行了湘南起义,将这支队伍由800人发展到8000多人。

陈老总协助朱老总,将这支革命队伍带上了井冈山,与毛委员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陈老总与朱毛并称为三巨头,是调和朱毛关系的润滑剂,功勋卓著。

红军主力长征后,陈老总更是留在南方,指挥了三年艰苦的游击战。抗日战争时期,在皖南事变后,陈老总担任新四军代军长,重建了新四军军部,挽狂澜于既倒。解放战争时期,陈老总担任华野司令员兼政委,与粟裕一起,指挥了华东野战军的一系列胜仗,建国后被授予元帅军衔。

副司令员傅秋涛,大革命失败后参加过平江农民扑城暴动,是创建湘赣根据地的关键人物。红军主力长征后,傅秋涛留在南方,他在游击队中推广“兜圈子”战术,与敌人的围剿部队展开周旋,为革命保存了力量。

解放战争时期,傅秋涛担任过山东局第一书记,山东军区副政委,为华野的后勤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陈老总曾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这小推车的背后,傅秋涛和饶政委是绝对功不可没的。授衔时,傅秋涛被授予上将军衔,实至名归。

第二支队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是我军中的一对黄金搭档,直到解放战争时期,粟裕被任命为华中军区司令员,粟裕仍然让贤于张鼎丞,可见粟裕对自己这位老上司的尊重。授衔时,粟裕凭借赫赫战功,理所当然地位列十大大将第一位,张鼎丞则因为已经不再担任军职,未能参加授衔。

三支队司令员张云逸,是领导百色起义的革命元勋,担任过红七军军长、新四军参谋长、副军长、华野副司令员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副司令员谭震林,人称“谭老板”,是我军政工战线上的模范人物,1955年授衔时因为已经不再担任军内职务,未能获得军衔。

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在红25军长征离开鄂豫皖苏区后,率领余部重建了红28军,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功勋卓著。高敬亭的军事能力非常出色,他率红28军凭借大别山的地理优势,与敌人展开周旋,使得反动军队疲于奔命,对红28军一筹莫展。

为了对付高敬亭,国军俘虏了高敬亭的父亲、女儿,对他们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折磨,逼高敬亭投降,高敬亭斩钉截铁地说:想让俺老高投降,除非长江水倒流,大别山倒塌!

可惜的是,高敬亭在抗日战争期间担任四支队司令员时被错杀。如果高敬亭不牺牲,在日后绝对有机会获得大将军衔。

副司令员杜平,开国中将,文武兼备的将军,不仅指挥打仗厉害,还写得一手好书法。杜平红军时期就做过师政委,解放战争时期担任东野政治部组织部长,为东野的历次战役的胜利,提供了很好的后方保障,1955年,杜平被授予中将军衔。

综上所述,在新四军四位支队司令员,四位副司令员中,共涌现了一位元帅:陈毅,两位大将:张云逸、粟裕,一位上将:傅秋涛,一位中将:杜平。谭震林、张鼎丞因为授衔时已经不在部队任职,所以未能获得军衔,而高敬亭则过早牺牲。

感谢您的阅读,敬请继续关注。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