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道超车?“中国芯”迎来“突破”好消息,光刻设备也解决了

推荐2年前 (2022)发布 AI工具箱
7 0 0

#头条创作挑战赛#

芯片的种类非常多,根据材料,制造技术的不同,发挥出来的效益也是不一样的。市面上大部分的芯片都属于电子芯片,采用硅材料制作而成。

而硅基核心技术掌握在外部供应商手中,想要破局的话可以尝试换道出发,改用其它材料研制芯片。

关于这一点,砷化镓等材料制成的光子芯片迎来突破的好消息,这是怎样的突破进展呢?光子芯片会替代电子芯片吗?

光子芯片的弯道超车

每一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都会延伸出新的产业模式,硅(Si)是第一代半导体材料的代表,硅芯片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电视、电脑、手机、平板、汽车等等使用的芯片均采用硅材料制作而成。

这种IC的微电子器件也被俗称为电子芯片,基于硅材料构成了庞大的信息技术体系。人类通过硅发展芯片长达半个世纪,时至今日硅基电子芯片已经在朝着3nm制程的方向发展了。

到了这一层次,芯片每秒的计算能力可以达到数以万亿次。不过硅并不是唯一造芯片的材料,而且也存在性能瓶颈的缺陷。

相反,第二代和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应用潜力正在崛起。第二代半导体材料常见的包括砷化镓(GaAs),锑化铟(InSb),而第三代的主要有以碳化硅(SiC)、氮化镓(GaN)等等。

在这些材料中,每一种都有各自的应用性能和潜力。相比之下,第二代半导体材料更容易应用于通讯、5G、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高性能计算领域,因为制成的光子芯片传输速度远大于电子芯片。

国内已经对光子芯片展开大力探索,基于光子快于电子的特性,它的优势非常明显。一方面是光子芯片的计算速度比电子芯片快1000倍,且功耗更低。

另一方面光子芯片对高端光刻机设备没有太大的依赖,这意味着制造光子芯片把光刻设备的问题也解决了。

所以业内将光子芯片视为弯道超车的希望载体,对光子芯片寄予厚望。不过理论总要走向实践,光子芯片有理论上的优势特性,又能否走向现实呢?答案是可以。

因为光子芯片迎来突破的好消息,根据媒体报道,我国会在2023年建成国内首条多材料,跨尺寸的光子芯片生产线,目前正处于筹备阶段,有望填补在光子芯片晶圆代工领域的空白。

光子芯片从理论到现实只差一条生产线了,只要生产线建成,就能批量制造光子芯片,并应用于产业链领域中,从而实现光子芯片的弯道超车。

在电子芯片成为主流的情况下,光子芯片要想形成完整的供应链生产模式可能还需要时间。

首先从外延设计开始,就需要设定好光子芯片的集成线路分布,其次在制备环节需要应用到各式各样的材料技术,虽然不需要顶级的EUV光刻机支持,但既然是造芯片,就离不开设备。

所以解决这些产业链的问题,才有望推进光子芯片的持续向前。好在光子芯片对高端制程技术的要求不高,几百纳米的成熟工艺技术就能支撑光子芯片生产,大大降低了入局的门槛。

光子芯片会替代电子芯片吗?

电子芯片发展了几十年,从低端的微米制程到高端的5nm,4nm,每一代制程的突破都是电子芯片性能的飞跃。不过电子芯片很明显的一点就是越来越难,会发现台积电原本可以每年推出一代工艺,可到了5nm以下,进程速度放缓了。

尤其是3nm,迟迟不见台积电量产的动作,而且还将3nm划分了4个工艺版本,并用这4个版本过渡到2025年量产2nm。

如果电子芯片的制程发展到尽头了,再想突破的话要么改用先进封装技术,要么用其它的材料持续发力,就像光子芯片。

既然光子芯片有如此大的潜力,它能替代电子芯片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首先电子芯片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模式,背后是千亿美元产值的市场。看似不起眼的电子芯片却能牵涉全球供应商,站在他们的角度,肯定不会舍弃对千亿美元市场的布局。

其次电子芯片作为集成电路的主要载体,在手机、PC端、服务器端等等应用场景已经形成最好的使用效率。

在这样的信息技术体系中,想要促成其它的半导体材料保持相同的地位,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光子芯片的定位更像是补充,而非替代。光子芯片可以和电子芯片互补,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更好的景象。

写在最后

“中国芯”迎来“突破”的好消息,光子芯片的生产线将在明年建厂,这类光子芯片在应用场景中可以发挥出比电子芯片更快的计算速度,且功耗表现更低。如果能大力挖掘光子芯片的潜能,相信会带来不一样的产业现状。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