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在中国西南的佛教“圆明园”

推荐2年前 (2022)发布 AI工具箱
10 0 0

我是作者章鱼的杂货铺,点击上方“关注”,每天分享文学、职场、旅游等故事。阅读15秒后点赞、评论,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写作的最大动力[祈祷][比心][玫瑰]

它是我国古代从四川至印度的南丝绸之路上的一座佛教胜地,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最早建寺的地方之一,也是佛祖贝叶经南传首地,号称“震旦第一丛林”,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仅比河南洛阳的我国第一座佛教寺庙白马寺晚建六年。

宋朝明朝名人杨慎誉之为“雾中之丛林,禅林之总持也”。极盛时期,方圆数十里都是栋宇错落、绝无杂居的寺庙,僧众达几千人,“僧厨佛宇,鳞次星计,列寺四围,不可胜数”。明末明末张献忠队伍烧毁。清代曾大部分恢复,但“文革”时期又遭红卫兵的破坏。

现在,除了佛学界,已经鲜有人知晓成都西郊大邑雾中山曾是古佛弥陀道场。但是,从现有还残存的寺庙分布图上,我们还是能隐约看到它曾经的辉煌。

接王寺、开化寺、明月寺和弥陀寺,相邻而建于雾中山上,一字排开。常年被云雾覆盖,山中有雾,雾中有庙。虽不比汉唐、明清,但经过近三十年的修缮和保护,硬件设施大有改观,香火渐旺。

东汉永平十六年,印度高僧迦叶摩腾与兰法兰,在朝使配合下,创建了雾中山佛教南传第一寺弥陀道场,中国第二佛教圣地。汉明帝赐额“大光明山普照禅寺”(后改名开化禅寺),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至明徳正年间达到极盛:拥有四十八庵,一百八十寺,僧众数千人。现残存庙基40多万平米,寺庙从下到上分三层:弥勒殿、观音殿、大雄宝殿。

开化寺山门残破石梁、石碑、照壁和爬满青苔的石狮,默默地述说他的辉煌的陈年历史。

接王寺在开化寺下当约一公里处,建于东汉永平年间。据寺前碑记:“寺因王名。王为佛,至尊佛也”,故名“接王寺。相传蜀汉昭烈帝刘备、后蜀国君孟昶都曾到过此寺。山道上有“雾中第一禅林”牌坊,三栋殿宇均为清代重建。现存三重大殿及左右厢房,建筑面积864平方米。山门前是明代御史王折题的“霞嶂关”石坊和一对明代石狮。门左侧有一株具有1800多年树龄的红豆杉树,树身胸图达5.5木,号称“中国红豆杉之王”,可惜树冠被雷电击断。

从开化寺往山上徒步30分钟左右,可见明月寺,规模较小。东汉时此处为龙王殿,蜀汉时改为七佛禅院,建有七佛楼。现存建筑,乃是各方善信于上世纪80年代,在原废墟上重新修建的简陋僧舍、佛堂。2010年,寂慈法师移锡于此,精进苦修。因寺侧古迹—明月池,师起名“明月寺”。

弥陀寺建于雾中山顶的一块平地上,海拔高度1800米,建有漂亮的观景台。弥陀寺历史不详。从建筑外观看,应该是近些年建成的。从此再往上爬三百米,可到雾中山之巅——光明顶,但因塌方,道路封闭未开放。

雾中山上的古代佛教弥陀道场常年被云雾覆笼罩,宋代大邑县令文同有诗云:“千岩角逐互吞吐,一峰拔起矜崔嵬。日光微漏潭见底,水气上薄云成堆。”

雾中山不高,森林覆盖率超95%。青山绿水,逃离尘世的喧嚣,是古时候静心修行、隐居的绝佳之地。

徒步旅游注意事项:

1、雾中山佛教弥陀道场位于成都市大邑县雾山乡,距离成都86公里,自驾可定位开化寺停车场。

2、四个寺庙建在一条线上,爬升500米,相距1-2公里,从开化寺开始路变陡而窄,明月寺之后路更窄更陡,到弥陀寺的最后两百米坡度近70 ,相对比较艰难。

3、各寺庙都免费提供开水或纯净水。开化寺和明月寺有斋饭提供,10元/位,管饱。

4、务必穿登山鞋、护膝,带登山杖、毛巾,另可带点巧克力、面包饼干等零食。

5、登顶弥陀寺是锻炼毅力、追求卓越的修行。一旦出现畏难心理,很容易半途而废。学习僧侣求佛的精神,历尽艰辛当能求得真经。

如果喜欢作者的文字,您还可以阅读作者的往期同类作品:探寻藏在青城山密林深处的隐秘道观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