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上这4个部位,千万别盲目清洁!很多家长忽略了

推荐2年前 (2022)发布 AI工具箱
49 0 0

几乎每个家长都有隐藏的强迫症加洁癖属性。主要表现在帮孩子清洁鼻屎、耳屎PP分泌物、以及抠肚脐眼儿的时候。

有一说一,保证干净卫生是必须滴,但孩子身上这几个部位,反倒是“脏脏更健康”!

耳朵

小小耳屎 大大保护

耳屎一般不用掏

耳屎虽然为屎,但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哦。它能防止耳道表面保护层被破坏,还可以最大限度地阻止细菌进入耳道内部。

耳屎一般会随着我们的咀嚼或者张口等动作自行排出,不需要反复掏。

乱掏不合适

孩子不会乖乖配合,掏耳朵的过程中稍微动一下都有可能划伤耳道,甚至可能弄破鼓膜。即便是相对柔软的棉签也不建议用。

棉签可能将耳屎推到耳道深处,被推进去的耳屎不仅妨碍听力,还可能会影响到整个耳朵的健康。

正确方法

如果耳屎又多又硬堵塞了耳道,又无法自行排出时,大家可以使用软化耳屎的滴耳液,比如碳酸氢钠滴耳液。

使用时让孩子侧卧,滴药后尽量让宝宝保持侧卧5分钟左右。每天一次,每次1~2滴即可。

当耳屎充分软化后,家长再带孩子就医,由医生来为孩子清理耳屎。只要处理得当,这种方法对孩子的听力没有影响。

(仅供参考,非药品推荐)

鼻腔

小抠怡情,大抠伤身

鼻屎不需要彻底清理

不少家长认为帮孩子清理鼻腔分泌物易于呼吸,甚至认为这样做就是“清除垃圾”,可以预防感染。

但事实上,正常鼻粘膜本身是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组成的,平时的分泌物中含有的酶具有破坏病菌的功能,是预防感染的一道防线。

频繁清理费力不讨好

经常帮宝宝清理鼻屎,鼻粘膜在受到过度刺激后,分泌会更加旺盛,鼻屎只会越掏越多。

另外,频繁掏鼻孔还会刺激鼻粘膜,致其水肿,甚至受损,更容易被病菌侵袭。

正确做法清理前先检查

①先检查,判断原因:

如果孩子确实鼻塞严重影响到了正常的睡眠和生活,我们也别急,要先判断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用手电照射孩子的鼻腔进行观察,如果鼻粘膜没有红肿,孩子也没有其他任何不适,那么就很可能与鼻内分泌物过多有关。

②分情况清理分泌物:

对于粘稠的分泌物,可以使用浸满橄榄油的棉签涂抹宝宝鼻粘膜。清理分泌物的同时,还可以起到隔离鼻粘膜的作用,从而减少分泌物的产生;

如果分泌物非常干,可以先滴入少许海盐水,待分泌物软化后,再用上述方法清理。

③鼻粘膜红肿:

可以用温热的毛巾敷在孩子的鼻根部、晚上睡觉时将床头垫高30 ,都可以缓解鼻塞。

如果鼻粘膜水肿严重的话,可以遵医嘱使用羟甲唑啉等促血管收缩剂。注意:这类药物会产生依赖性,不适合自行、频繁、长期使用。

肚脐

肚脐眼没有“眼”,不漏风

肚脐不会漏风

表面看起来,肚脐里面有些褶皱,仿佛一个小“洞”,“洞”后面是什么?是弯弯绕绕的肠道,还是“空空荡荡”的胃或腹腔?

实际上肚脐是一种致密的结缔组织,是脐带残端脱落后,在人体上留下的一个疤痕。

也就说,肚脐是封闭的,它就是一个单纯的“坑”!所以大家大可不用担心露肚脐会进风、会生病,没有的事儿。

肚脐这么清洁

肚脐处的腹壁较薄,如果太用力抠或摩擦容易受伤感染。

正常情况下,在孩子洗澡时顺带清洗一下即可。

方法是:用干净的毛巾或棉签蘸点清水轻轻擦拭肚脐,不需要额外再用酒精、肥皂等。

总结起来就是:小心清洗,温柔擦拭,关键是不要用手去抠!

肚脐贴别乱用

上面也说了,肚脐就是一个单纯的“坑”,并没有什么神奇之处。

因此,肚脐贴其实就是药物通过肚脐附近的皮肤被吸收的一种方式。

既然是通过皮肤吸收,那么贴在肚脐附近还是贴在其他部位,效果都差不太多。

比起口服、肌肉注射、静脉输液这些方式,可差得远了!

总结下来就是:

效果很难保证,还有皮肤过敏风险。

PP

洗pp,忌暴力

洗之前做好准备

①水温:

女宝清洗私处的水温控制在38~40 之间,男宝要稍低一点,控制在32~34 之间。

②手法:

男女宝通用手法都是用流动的清水从上到下淋洗,不需要使用肥皂、沐浴露等洗剂。洗完之后最好用一次性棉柔巾轻轻蘸干。

③分泌物处理:

对于女宝,不建议频繁清洁擦拭私处分泌物。

如果有便便等脏东西粘在阴唇内侧或阴道口附近,实在淋洗不下去,可以用棉签蘸干净。

对于男宝,3岁之前都不建议频繁强行翻开包皮清洗。

如果包皮垢太多,可以在包皮和龟头上涂上一点橄榄油,等待1~2分钟,再用浸满油的棉签轻轻擦拭即可。

不管是男宝还是女宝,私处分泌物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不要过度清洁。

别做这些事

清洗时2不要(男女宝通用)。

  • 不要坐在盆里洗
  • 水流不要太大

擦干时4不要(男女宝通用)。

  • 不要折叠用棉柔巾
  • 不要上下来回擦
  • 最好不用湿巾
  • 不要用力擦拭

以下情况要注意

孩子如果有私处发红的现象,可以增加清洗私处的频率、勤换纸尿裤、多喝水,通常2~3天会好转。

但如果伴随以下症状,要小心是尿路感染。

  • 不明原因地发烧。
  • 排尿时大哭、易怒、捂住私处或以其他方式表达疼痛。
  • 尿液浑浊,有臭味。
  • 尿液带血(棕色、红色或粉色)。
  • 排尿比平常更频繁。

今日总结

这么实用的知识,不点个赞吗?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