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图片)

推荐1年前 (2022)发布 AI工具箱
14 0 0

11月16日,全国政协召开第75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推进粮食定价机制、补贴政策和收储制度改革”建言献策。委员们认为,以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为主要内容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面临市场机制作用弱化、收储规模过大、库存积压严重、财政负担加重、加工流通企业经营困难等问题,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亟待完善。

一、稻谷成为明年重点调整品种

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图片)

根据委员们的建议,稻谷政策调整的主要方向有以下四个方面:

1、保留政策框架。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作为改革的基本原则和前提,以稻谷价格为重点推进稻谷、小麦价格改革,在具体操作方法上,保留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框架。

2、增加价格弹性。增强政策灵活性和弹性,面向市场逐步改革最低收购价的形成机制。

3、调整补贴方式。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与保护农民利益并重,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主体多元原则,改进补贴方式,防止农民收入下降。

4、改革收储机制。完善多层次储备体系,加大中储粮的改革力度,强化内控管理,探索相关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外部监管体系。

二、最低收购价调整方式是关键

在此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上,明确以稻谷为重点,保留收储框架、增加价格弹性、调整补贴方式,都预示着稻谷收储价格将出现大幅下调。

从调整方式来看,以玉米价格政策调整为例,从2013年起,玉米价格政策经过“两年稳定、一年下调”的调整期,2016年实行“市场化收购+补贴”政策,我省玉米价格从2013年的1.10元/斤,跌至2016年最低点0.30元/斤,2017年新粮上市后价格基本稳定在0.70元/斤的水平,玉米市场化进程基本成型。与玉米相似,我省粳稻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执行也经历了“三年稳定,一年下调”,2014年-2016年的最低收购价为1.55元/斤,2017年下调到1.50元/斤。2018年政策具体如何调整,玉米可以作为一个范例。

从增强价格弹性、调整补贴方式的原则上,可以判断出价格调整的政策大概有两种方式。一是继续下调最低收购价。粮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价格波动过大会严重影响生产者积极性,要确保口粮绝对安全和农民收益稳定,稻谷价格调整区间不应超出10%。二是市场定价+生产者补贴。完全市场化是以生产者补贴为基础、一步到位式的调整。此前玉米、大豆两个品种的政策调整已经逐渐平衡了市场价格和生产者收益之间的差距,国内外价差减小,农民种粮收益受市场波动影响减弱。市场定价和补贴标准将更多的以水稻种植成本为依据,补成本,不补收益。

目前,国内有11个省区执行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覆盖面积3.49亿亩,涉及稻谷生产者2.9亿,占全国农村人口的49.5%,稻谷政策调整影响到全国近半数农村人口的生产生活。面对政策调整,种植水稻的普通农户与种植大户、合作社等规模经营者受到的影响各有不同。

1、普通农户收入骤减。卖粮收入是我省普通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政策调整直接减少了家庭收入和下年度生产投入,要维持生产只能加大借贷资金量,增加了水稻种植成本,偿还贷款将给以后几年的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压力。同时,水田与旱田不同,很难改变种植结构,小农户几乎没有调整余地,政策调整后的收入骤减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得到有效缓解,农户增收压力较大。

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图片)

2、规模经营者风险大增。我省各类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已超过20万个,是我省粮食生产、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水稻作为主要口粮品种,有国家政策支持,合作社、种植大户等规模经营者覆盖面积极大,实际经营中普遍存在水稻种植面积广、资金投入大、发展时间短、抵御风险能力差等现象,一旦水稻最低收购价下调,种粮收益大幅降低,前期投入的农机设备、土地租金、基建设施、人工成本、市场营销等资金无法短期内容回笼,非常容易形成资金链断裂风险。如果无法短期内弥补资金缺口的话,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的生存发展将面临极大挑战。

四、控制生产成本是应对调整的首要任务

每年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都会在春节前后公布,目前还有2个多月的时间,我省水稻生产者要提前做好准备,控制成本是首要任务。监测显示,我省水稻生产平均成本为1301元/亩.其中,人工成本265元/亩,物质投入521元/亩(包括种子、农药、化肥、农机租赁等费用),土地成本515元。借鉴我省玉米市场化促进土地成本大幅降低,水稻的土地租金是可调整幅度最大的一项。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