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封建王朝历代皇帝皇宫都要设太监,有何作用?

推荐2年前 (2022)发布 AI工具箱
23 0 0

太监本为官名,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隋、唐有大监,“大”也写作“太”,与阉宦无关。宋、元官署以“大监”为主官者不少,明内廷有十二监,主官均称太监,由阉人担任,主官以下宦官,无太监之名。清始以太监加诸所有宦官,宦官与太监遂为同义词。古代宫廷里受过宫刑的寺人便是宦官。

“太监”一词的出现,是隋唐以后的事。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到了明代,宦官权势日增,只有地位较高的内监才被称为“太监。清代人们把所有宦官都尊称“太监”,太监也就称为宦官代名词了。

皇宫内院都是除了皇帝,王子和维护皇宫安全的侍卫外全部是妃子,丫鬟。

皇家的人那么娇贵,当然要让人伺候,光有丫鬟当然不行,重活累活都干不好,半夜抬着裹着棉被的妃子到皇帝的寝宫,只能男人来干,正常男人谁hold住?

太监正常来说都是皇帝身边打杂,目不识丁的仆役,除了明朝,有名的太监不过是唐朝的高力士,清朝的李莲英,高力士贵为大将军,布衣李白醉酒,还敢让他脱靴,这些太监的地位可见一斑。

明朝盛产权势太监,起因是老朱家不信任官员,不愿与官员分权,扯了丞相职位,重要事情都自己来,朱元璋是劳模,可以这么弄,他的后代们可不是都有这个觉悟,自己干不了,又不能让大臣决策,怎么办?只能让亲信的太监帮忙;太监没文化怎么办?没关系,设个学堂教他们读书,明明只是替皇帝分忧的掌印/秉笔太监在皇帝看不见的角落里,几乎成为皇帝分身,只手遮天。

古代太监是一种职业,不像大部分人心中所想,古代想做太监一职的人非常多以至于国家政府不得不发布政策严格限制男子阉割。

比如清政府,就非常重视民间阉割的管理,为此还出台了阉割的资格,规定称:一家有五个儿子以上的,可以允许有一个割掉,但必须要报给官方备案(原话:民间有四五子以上之家,拥有资格之家将净身之事报官方备案)。

由于民间阉割发生的事故太多,而且阉割无节制,所以朝廷开始禁止民间阉割,把阉割权收回官方。

顺治三年,朝廷规定,如果发现谁谁谁私自找别人阉割,动手术的人判死刑,被割的人也要判死刑,全家人发配到边疆充军。邻居如果知道实情不举报的,一并治罪!(原话:凡有私自净身者,本身及手术之人处斩,全家发边远之地充军。两邻及歇家不予以举发,一并治罪。)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