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转型的三个经济领域

推荐2年前 (2022)发布 AI工具箱
10 0 0

历史上出现过多次重要的转折,身处其中很难感受到其巨大的影响,只能事后追认慨叹。

恰如5年前,国家首次提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每个普通人的浑然不觉。以及当下每个人都感觉到,我们似乎已经来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新时代的大浪潮下,我国想要延续国运,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事一定要做好!

那就是,产业升级速度一定要赶上人口老龄化的速度。

那如何才能实现这个目标,我认为这三个方面至关重要!

第一个方面,新一轮技术革命到来前的新赛道抢跑

我们常说要加快产业升级,位抢夺新一轮技术革命红利做准备,那么哪些产业急需我们升级?

答案是半导体和汽车行业

芯片被称之为“现代工业的粮食”,不仅仅是电子产业的基石,更是一个具有国家战略性意义的尖端产业,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由于中国在集成电路产业领域起步较晚,导致我国芯片自给率非常低,只能通过进口芯片,来满足国内相关产业对芯片的高需求,其中高端芯片产品更是对海外企业高度依赖。

在芯片代工领域里,中国台湾台积电一家独大,占全球份额52%以上,韩国三星占市场份额17.4%,两家几乎垄断了全球晶圆代加工市场。

不仅是市场份额,还有晶圆的运算强大程度,我们一般用nm(纳米)来表示,现在台积电和三星都在攻坚3nm的芯片,我们国内目前只能制作14nm,差距还很大。

我们重视芯片产业,不仅仅是因为其战略意义重大,还因为芯片产业对就业的拉动效果非常显著。

先前美国半导体协会和牛津研究院的一份报告指出,相比一般科技行业,半导体产业对经济拉动乘数大概是6.7,而其他统计行业中位数大概是3.7。也就是说半导体行业每雇佣1个工人,能够间接支撑7个工作岗位,几乎是其他行业的两倍之多。

台湾人口共计2300万,仅半导体行业直接就业人口就有30万,间接就业人口更是有200万之多。

像韩国那样就业内卷的国家,国内芯片行业每年创造约1600个新职位,但半导体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每年只有650名,缺口巨大。

再说下汽车行业,这个行业一向是制造业大国的立国治本,第一大经济支柱,支撑着其国运的核心产业,日本德国等制造业强国无一例外。

就拿日本来说,整个汽车产业占到日本工业总产值的40%,占日本经济体量的8%。

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汽车产业为日本提供了530万个工作岗位,占日本劳动人口的10%,创造了4.5万亿的巨大收益,由此带来的大量外汇,直接提高了日本民众的收入水平。

比如日本汽车公司普通社员的年薪是688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4万元,一个人的收入足可以让一家三口过上不错的生活。

而在德国,汽车制造业直接带动就业人口达80多万。普通工人的年薪大约在30万人民币,并且一周只需工作35个小时。

汽车产业的兴旺还间接带动了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制造出一大批中产阶级,所以,发达国家的民众不需要996依然可以安逸富足。

2020年我国商务部发文称,中国汽车及相关产业的税收和就业占全国的10%。一个汽车就业岗,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7个就业岗。仅是一个长三角汽车产业链集群,就汇聚了300多家和汽车相关的企业。

但是,我国本土汽车行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比偏低,成长空间巨大。

当下我们处在一个千载难逢的时代机遇之下,过去一轮互联网科技革命的红利已经消化殆尽,现在全球都处于换赛道的转折期。

以新能源车举个例子来说,不同于过去燃油车时代,油车发动机和变速箱有接近天际的技术壁垒。

当我们有钱投入3代技术研发的时候,人家的9代已经做到接近淘汰,开始利用利润回款投入10代的研发了。

在没有价格竞争力且有各种专利技术阻碍的情况下,我们砸钱不见收益,技术研发起来层层壁垒阻碍,这种代际差是无法突破的。

现在新能源电动车是一个全新的赛道,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谁都没有先发优势,我们在尝试,海外各国也在尝试。那些很贵的零部件,大家一样贵,都需要改进创新,专利也都处于空白状态,谁先突破算谁的。

但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在新能源赛道上,中国反倒比日德有更大优势。就好比中国是裸奔,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但日德那边却是拖家带口的,各种旧利益集团牵制。

因为日德国内燃油车涉及到国内几十万人的就业和饭碗,原来的燃油车上下游配件商利益集团及相关就业人群都将成为日德新能源车赛道转型的掣肘。

尤其是这类民主选举型国家,民众拿着政客的选票,需要博弈的地方太多,推动起来受到各种限制。中国只是砸钱就行了,这也是当下中国新能源车领域突飞猛进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个,国内传统行业需升级,做高品牌溢价,提升国际竞争力。

中美脱钩已成定局,我国要坚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稳住经济增长,提高本土传统品牌竞争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行业产业升级,着力点在于做高品牌溢价,以换取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更高的销售附加值。

就拿太阳镜来说吧,我国一年出口太阳镜数量高达7-8亿副,但是出口单价约为2美元/副,出口总金额也就十五亿美元左右。

出口的同时,我国也有进口太阳镜,一年约7-8百万副,但是进口均价却高达三四十美元一副,进口花费3亿美元左右。

挣得利润很低,都是辛苦钱,花费却很奢侈,掏的都是品牌附加值费用,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国内的收入水平怎么能提得上去?

这样有待升级的传统行业非常多,比如说农产品行业,国际四大粮商都是欧美的。

我国农业工业化起步很晚,除了保障国内人民的饭碗,我们也可以逐步升级工业化,由最大粮食进口国转变为粮食出口国,最终掌握全球粮食定价权。

除了农业,我们还有超市零食,高端酒店,餐饮品牌,儿童用品等领域都缺少本土国际大牌,零食类譬如我们常见的阿尔卑斯,奥利奥,德芙,士力架等,这些都是欧美日品牌。

国际连锁酒店也没见走出国门的,在国外基本看不到来自中国本土的酒店品牌在经营。

还有餐饮,星巴克,麦当劳啥的都能开到全世界,我们的海底捞、鼎泰丰等品牌多数还是局限于华人圈子。

儿童类从奶粉到纸尿裤,再到绘本,动漫啥的,目前还是大量来自于日韩和欧美,在文化传递这一块,我们的企业还有待发力。

第三个,沿海城市产业内迁,三四线城市迎来经济增长和就业提升。

目前我国生活在一线和强二线城市的人口不过一两亿人,超过10亿人是生活在三四线城市的。产业与人口错配,就会造成人才浪费,财富分配失衡。

在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全国所有城市都非常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即使是三四线城市,其交通配套,公园建设,城市绿化等基建设施不输一线城市。

城市化基础生活配套上去了,但产业就业,教育医疗却还有很大差距。

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不断涌入大城市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就业影响。很多人不是不想留在家乡奋斗,实在是没办法找到合适的工作,无法有效解决或提高收入、居住以及孩子教育问题。

三四线城市基础建设跟上了,当地房价走高了,产业和就业却依旧落后。

比如说郑州,主要靠房地产行业撑着,解决就业的大头就靠个富士康,毕业生就业就出现了错配,无法留住高端人才,城市发展就会受到掣肘。

一定程度上来讲,产业内迁,其实就是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就像当年在沿海地区建立特区吸引外资一样,国家可以通过政策鼓励企业和产业向内地三四线城市转移,给内地更多年轻人提供就业保障。有了就业和收入,国内消费就能跟上,国内大循环就能一步步打通。

总得来讲,我国已经在快速滑入深度人口老龄化,人口减少或许就从今年开始。过去几十年城市化进程中大改大建,高速发展的历程结束了。想要继续保持中等速度的增长,那就必须找到全新的发展思路。

上述三个方面,便是是中国发展的潜力所在,这些领域的进步,是提高人民收入,提高国家实力的重要方式,窗口期很短,也就5-15年,只要我们能抓住这个机遇,中国经济必然会一飞冲天。

(已授权转载)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