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痛失中国重症医学开拓者陈德昌教授

资讯1年前 (2023)发布 AI工具箱
13 0 0

2022年12月10日晚,中国重症医学的开拓者、缔造者和奠基人,北京协和医院陈德昌教授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发博悼念称,陈德昌教授的逝世,是我国重症医学事业的重大损失,我们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一代名师。

1982年,留法归国的陈德昌教授在北京协和医院建立了中国第一家外科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并被任命为首位重症医学科主任。随后40年来,中国重症医学科走向系统化、专业化发展。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陈德昌教授为重症医学培养了多位国家级专家,他们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包括“重症八仙”中的杜斌教授、邱海波教授,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创始人刘大为教授,上海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陈德昌主任(两人同名同姓)等等。

筹建中国第一个ICU

1932年1月,陈德昌出生于浙江舟山定海,后就读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医疗系。

1964年,卫生部的一次调动让陈德昌从上海瑞金医院进入北京协和医院,拜协和外科泰斗曾宪九教授为师。曾教授敏感地觉察到20世纪60年代以来,ICU建设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可观的态势。

改革开放后,1979年陈德昌在曾宪九的派遣下去法国巴黎学习危重病医学,回国后建立ICU。

对曾宪九教授,陈德昌表示自己永远怀着感恩之心和敬畏之心,协和医院和曾教授“两者在一个新的时代,给我新的机会,改变了我的命运。”

巴黎之行让他大开眼界,陈德昌才知道,没有床边监测仪、呼吸机等新技术装备,不可能建立ICU。ICU要取得成功,还必须有一支勤奋的、受过专业训练的护士团队来完成大量工作。

疫情当前,痛失中国重症医学开拓者陈德昌教授

1982年,北京协和医院外科ICU的唯一一张病床。(图片来源:北京协和医院官网)

1981年回国,怀着南丁格尔的理念,带着法国以及1970年美国危重病医学会创办者的经验,陈德昌和恩师曾宪九着手创建ICU这一新领域。但是,北京协和医院尚没有ICU的人事编制。他从外科各病区物色合适的人选。尽管外科ICU只有一张病床,但他坚持要6位护士。

筹备初期,很多人不知道重症医学科能够做什么。陈德昌需要去其他科室说服医生把危重症病人转过来。直到1984年,中国第一家规范化的综合性ICU在北京协和医院正式成立,有7张床位,陈德昌被任命为首任科主任。曾宪九教授亲自为其命名为“加强医疗科”。

此后,在卫生部的委托下,陈德昌教授多次举办了重症医学学习班,同时,北京协和医院“加强医疗科”还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生进修学习,这为中国重症医学日后的飞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疫情当前,痛失中国重症医学开拓者陈德昌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老楼15楼1层长廊旧景。(图片来源:北京协和医院官网)

在里面进修的上海瑞金医院陈德昌医生回忆道,在协和的岁月艰辛但充实,六七张病床,来自十几个地区的进修生为了学到本事,争着临床各种工作。“大家围着抢病人,管理患者。甚至把护士的活都做了,包括吸痰、测血压、量体温等。”

让重症医学在中国开花结果

据“澎湃新闻”报道,提到恩师陈德昌老教授,年轻的陈德昌表示,两个人很有缘分。“陈老当年因为重要任务,从瑞金医院派去北京。几十年后,我这个也叫陈德昌的医生,从北京协和医院学习后又回到了瑞金医院。命运真是不可捉摸。”

最开始点名时,因为两人名字相同,还闹出一些笑话。北京协和医院的陈老拿着一张进修表,看见了一个“陈德昌”的名字,他很奇怪:这个人真糊涂,把我的名字都写上去了?后来,工作人员解释了是同名同姓,于是他大笔一勾,留下了来自上海的陈德昌。

“重症八仙”之一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邱海波教授,是陈德昌的首批研究生。对于这位学生,他既惜才、爱护,又遗憾、不舍。

在《我和邱海波——非同寻常的师生》一文中,陈德昌教授写道,1997年,北京协和医院评审委员会通过了邱海波的博士论文。他自己信心十足,以为自己有把握把这位学生留在协和一起工作。

但邱海波礼貌地拒绝了,他的母校是南京东南大学的教学医院——中大医院,院领导希望他创建中大医院的ICU,开辟新的专科病房和专用实验室,优先提供科研基金。

“我办不到。割股之痛,一时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放不下这颗爱才之心,陈德昌陪同学生去看了他的新家和中大医院。他看到了在家乡更自在、在开拓新方向的邱海波,才放下心来。

最后陈德昌释然了,“鸟儿飞了。不是小鸟,是雄鹰,展翅翱翔。飞吧。飞得更高,飞得更高。”

邱海波是属于天空的雄鹰。在他的带领下,2019年度复旦大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中,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首次夺冠,在去年也创造了第2的佳绩。

对于自己的诸多学子,陈德昌在深感欣慰的同时,也寄语年轻人:“在当今信息数字化时代,我们的头脑不能成为文献资料的跑马场”。

作为国内重症医学的开拓者,2003年北京暴发“非典”时,71岁的陈德昌再次担当重任。他在北京防治指挥中心多次参加危重病人会诊,上书建议动员三甲医院ICU医师和护士,集中治疗“非典”危重患者,以降低病死率。

他强调,“重症医学的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心态,是意志,是想象力,是激情,是对科学的真诚,是对真理的追求。

智慧无痛∣一个有趣的公众号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